马致远:元代戏曲的璀璨明珠与人生旅者
马致远,一个在元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的才华与贡献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天空。作为元代著名的大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影响力深远而持久。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探索他传奇的一生及其不朽的艺术成就。
马致远生于约1250年,卒于1321年之后,字千里,号东篱(也有说法认为他字致远,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是他的出生地,而原籍则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年少时的马致远便以好学上进闻名乡里,他的勤奋与才华成为马氏后人的骄傲,并时常被用来激励后代子孙。马致远青年时期,对仕途充满了憧憬与幻想,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蒙古时代的后期及元政权统治的前期,他历经坎坷,始终未能实现政治抱负,官位不显,仕途多舛。
仕途的不顺并未让马致远沉沦,相反,他将满腔的热情与才华倾注于文学创作之中。马致远早年便投身于杂剧创作,他的作品以深刻的人生哲理、高超的语言艺术赢得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四年(1285年—1287年)间,他曾任江浙行省务官,这段经历无疑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元贞元年到元贞三年(1295年—1297年)间,马致远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等都有交往,这些经历进一步拓宽了他的艺术视野。
马致远的杂剧创作生涯漫长且成就斐然。他擅长以叹世超世的形式,虚掩其外,而愤世抗世的内容则深寓其中。尽管其多数杂剧的戏剧效果不是特别强烈,但前人对他的杂剧评价极高。元末明初的贾仲明在诗中曾这样赞誉他:“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这既是对马致远艺术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赞美。马致远的杂剧作品中所抒发的人生情绪,极易引起旧时代文人的共鸣,其语言艺术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他被誉为“曲状元”,其散曲题材领域广泛、艺术意境高远、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融,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
《太和正音谱》对马致远的评价更是高得惊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这样的赞誉,足以证明马致远在元曲史上的崇高地位。而《天净沙·秋思》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小令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被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与他的小令《秋思》和套曲《秋思》共同构成了他艺术创作的三座高峰。
除了杂剧和散曲外,马致远在诗歌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诗作数量虽不多,但每一首都堪称佳作。这些诗作不仅体现了马致远深厚的文学功底,更展现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真挚与深刻,使得他的诗作在元代诗歌史上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仕途的失意与人生的坎坷,让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终于选择了辞官归隐。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及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促使他萌生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他过上了平淡而悠闲的恬静生活,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争。在隐居的日子里,马致远继续着他的文学创作,用笔墨描绘着心中的理想世界,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马致远的归隐生活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他常常在山水之间流连忘返,以自然为友,以诗酒为伴。这种超脱物欲、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仅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也让他的艺术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隐居期间,马致远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马致远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上,更体现在他对后世的影响上。他的作品不仅在元代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
- 上一篇: 汽车购置税计算公式详解
- 下一篇: 软玉温香的含义是什么
-
东直门位于哪个行政区?资讯攻略11-05
-
领悟淡泊之心,迈向宁静致远的智慧之旅资讯攻略10-31
-
探索中国五大经典剧种资讯攻略12-03
-
昆剧属于哪个省份资讯攻略11-08
-
揭秘马步迷踪:日字走法图解大全资讯攻略11-14
-
陕西秦腔经典全本大戏资讯攻略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