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中张丰载的原型是谁?
《觉醒年代》张丰载的原型是张厚载
在热播剧《觉醒年代》中,张丰载这一角色以其与“新学派”的激烈冲突吸引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他的形象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多个历史人物的集纳,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位原型便是当年“林蔡之争”公案中的配角——张厚载。
张厚载(1895-1955),江苏青浦(今上海青浦区)人,字采人,号豂子,笔名聊止、聊公。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在新旧文化交锋的年代,他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
1915年,张厚载由北大预科升入北京大学法科政治门本科,先为旁听生,后转为正式生。在北大求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种学术讨论和文化活动,逐渐崭露头角。然而,他最为人所知的,并非其学术成就,而是他在新旧文化冲突中所扮演的角色。
1917年至1918年间,以《新青年》为载体的旧戏改革笔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场笔战中,张厚载以一己之力对抗新文化运动的诸位主将,展现了他高超的论辩能力。然而,这也让他不经意间站到了“新派”的对立面,成为了新旧文化冲突中的一个焦点人物。
在这场笔战中,张厚载的言论和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他坚持传统戏曲的价值和魅力,认为新文化的倡导者们过于激进地否定了传统戏曲,忽视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他的观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质疑和批评,但也引发了对传统戏曲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然而,张厚载与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冲突并不仅限于旧戏改革笔战。在“林蔡之争”中,他的身影再次出现,并成为了这场争论中的一个重要配角。
“林蔡之争”是当年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场重要争论,主角是林纾和蔡元培。林纾作为文化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对新文化运动持批评态度;而蔡元培则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袖,积极倡导新思想和新文化。两人因对北大新派人物的看法不同而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在这场争论中,张厚载扮演了一个传递信息的角色。他接到了林纾的通知,要求他追回已经寄往上海的《妖梦》一文,以避免对新派人物的污蔑。然而,由于时间紧迫,稿件已经刊出,无法追回。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林蔡之争”的紧张氛围。
张厚载随后致信蔡元培,说明了林纾曾让他追回《妖梦》一事,并表示如果稿件中有冒犯蔡元培的言论,希望蔡元培能够原谅他。然而,蔡元培并未因此而对张厚载产生好感。相反,他对张厚载的行为表示了不满和批评。在回信中,他反问张厚载:“爱护母校之心,安乎?否乎?”并登出《蔡校长致公言报函并附答林琴南君函》,逐条批驳了林纾的言论,维护了北大的声誉和新派教授的利益。
这场争论最终以林纾的检讨和蔡元培的宽容而告终。然而,张厚载在这场争论中的表现却让他成为了新旧文化冲突中的一个争议人物。他的行为被一些人视为对新派人物的背叛和污蔑;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只是无辜地被卷入了这场争论中,成为了新旧文化冲突的牺牲品。
尽管张厚载在新旧文化冲突中扮演了争议角色,但他的才华和学识仍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北大求学期间,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他的才华和学识让他在同学和老师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然而,张厚载的北大生涯并未因此而一帆风顺。1919年3月底,为打压北京大学《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和一些教授对新思潮的传播和讨论,文化守旧派的代表人物、国会议员张元奇等上告教育部,要求对北京大学严加管束。在这场风波中,张厚载因为多次通信于京沪各报,传播无根据的谣言,损坏本校名誉而被北大勒令退学。这一事件让他的北大生涯画上了句号。
然而,张厚载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离开北大后,他投身戏剧评论领域,成为了一名知名的戏剧评论家。他先后入职银行,兼任各大名报的编辑,笔耕不辍,继续为新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厚载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争议。他在新旧文化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了历史和艺术作品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形象。在《觉醒年代》中,张丰载这一角色的塑造正是基于张厚载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经历。通过这一角色的塑造,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以及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张厚载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和抉择。无论我们选择站在哪一方,都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尊重历史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那个时代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
- 上一篇: 轻松学会!双蝴蝶结打法详细图解教程
- 下一篇: 揭秘“雕虫小技”中的“虫”字:古老成语背后的惊人原意
-
《奔腾年代》中常汉卿的历史原型是谁?资讯攻略02-02
-
《《勇敢的心》中霍啸林的原型人物是谁》资讯攻略10-29
-
轻松在线观看《觉醒年代》全集方法资讯攻略12-01
-
揭秘:如何在“学习强国”上免费观看热剧《觉醒年代》资讯攻略11-27
-
哪个视频软件可以看《觉醒年代》?资讯攻略11-29
-
孙茂才的原型人物是谁?资讯攻略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