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父亲节起源的感人故事

父亲节起源的感人故事

2024-10-25 19:01:06

父爱如山,节日缘起——深入探究父亲节的由来

父亲节起源的感人故事 1

在每年的六月第三个星期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以不同方式庆祝一个特殊的节日——父亲节。这一日子不仅是对全天下辛劳付出的父亲们的致敬,更是一个感恩与回忆的时刻。然而,这一节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却少有人真正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父亲节的由来,感受那份深沉而内敛的父爱。

父亲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一节日的倡导者,是一位名叫布鲁斯·杜德(Sonora Louise Smart Dodd)的夫人。多德夫人的母亲在她年幼时因难产去世,父亲威廉·斯马特(William Smart)独自承担起抚养六个孩子的重任。斯马特先生不仅白天要辛勤劳作,晚上还要照料家务和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多德夫人作为家中的老二,更是深深感受到了父亲的艰辛与付出。然而,当她看到社会上有母亲节,却没有一个专门纪念父亲的节日时,心中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来纪念全天下的父亲。

1909年,斯马特先生因多年的过度劳累去世,这让多德夫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在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后,她向教会的瑞马士牧师(Rev. Rasmus)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设立一个父亲节。这一想法得到了牧师的赞许,同时也得到了各教会组织的支持。多德夫人随即写信给市长与州政府,建议以自己父亲的生日——每年的6月5日,作为父亲节的日期。然而,最终州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的同时,将节日改在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1910年6月19日,多德夫人所在的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亲节的大型庆祝活动。与此同时,美国各地的其他城镇也开始纷纷庆祝这一节日。在父亲节这天,人们选择特定的鲜花来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思念。多德夫人建议佩戴红玫瑰向健在的父亲表示爱戴,佩戴白玫瑰则表达对亡父的悼念,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然而,父亲节的日期和象征物在不同的地方也有所不同。起初,有的地方用蒲公英作为父亲节的象征,有的地方则用衬有一片绿叶的白丁香向父亲表示敬意。随着父亲节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1924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表示支持设立全国性父亲节的建议。到了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总统公告,宣布当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为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尼克松总统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如今,世界上已有52个国家和地区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在美国,父亲节当天早餐一般是由子女们来做,父母可以继续睡觉,不必早起。子女们会将早餐拿到床前给父母亲食用,以表达对父母的敬重。此外,儿女也会给父亲寄贺卡,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

然而,父亲节并非仅仅是“泊来”的节日。在中国,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父亲节。中国的父亲节起源,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1945年8月8日,上海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们积极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在父亲节这天,人们佩戴鲜花,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思念。这一倡议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

尽管如今中国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大陆民众习惯上使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当作父亲节;而台湾地区则定于每年8月8日,又称为“八八节”。不同的庆祝日期,却承载着同样深厚的感恩之情。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敬爱与感激。

父亲节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父亲的感恩与回报,更在于对家庭价值观的弘扬。在现代社会中,父亲角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巨大。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父爱的表达往往不如母亲那般温柔、直接。父亲在家庭中更多地扮演着经济支柱的角色,而母亲则更多地承担起照顾家庭、抚养子女的责任。这种观念导致父亲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陪伴和教育作用往往被忽视。

然而,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天生对父亲“有感觉”。婴幼儿早期,当父亲离开或进入房间时,孩子的反应会很活跃,做出想亲近父亲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更是扮演着母亲无法替代的角色。父亲是帮助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的桥梁,是孩子形成勇敢、自信、果断个性的关键动因。因此,父亲节的设立,不仅是对父亲的致敬与感激,更是对父爱重要性的强调与弘扬。

在父亲节这一天,人们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感激与爱意。有的人会选择送上礼物,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