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简短翻译是什么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名篇,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之间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以及战前、战中、战后曹刿与鲁庄公之间的对话。以下是根据“曹刿论战翻译简短”相关关键词整理的文章内容: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回答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用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说:“这才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在哪里。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此次战役,齐国本是违背周礼规定,主动发起对鲁国的战争,而且在双方实力对比上,齐国占据着绝对优势。齐国自齐桓公起,任用管仲为相,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力蒸蒸日上,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而鲁国,虽然在宗法地位上高于齐国,但实际国力已远不及齐国。面对这样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鲁庄公在战前进行了广泛的筹备,他尽力争取国内人心的支持,包括对于百姓生活的小恩小惠,以及在祭祀时表现出的虔诚态度,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一国之君,在战争来临前的焦虑和努力。
然而,曹刿对此并不满意。在他看来,这些小恩小惠和虔诚的祭祀并不能真正赢得民心,更不能作为战胜强敌的依靠。他关注的是更深层次的民心所向,即国家是否能够公正无私地处理各类案件,是否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曹刿认为,只有当国家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够激发起百姓内心的忠诚和勇气,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在战前与鲁庄公的对话中,曹刿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他明白,战争不仅仅是军队之间的较量,更是国家整体实力和民心向背的体现。因此,他强调要“取信于民”,确保国家在处理各类事务时能够做到公正无私,从而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
在长勺之战中,曹刿更是凭借其高超的军事才能和敏锐的战场洞察力,成功指挥鲁军取得了胜利。他准确地把握住了战机,选择在齐军士气低落、阵容混乱的关键时刻发起反击,最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
战后,曹刿对于胜利原因的分析也充满了智慧。他认为,鲁军之所以能够战胜齐军,关键在于他们能够保持高昂的士气,并且能够在战场上灵活应变。同时,他也指出了齐国虽然强大,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敌人的弱点,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反击,就能够取得胜利。
总的来说,《曹刿论战》不仅是一篇讲述战争故事的文章,更是一篇展现古代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与才能的佳作。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以及长勺之战的经过和结果,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中国人对于战争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于治国理政的智慧。曹刿的智慧和勇气不仅为
- 上一篇: 广西南宁的区号是多少?
- 下一篇: 如何用《百度》查询快递?
-
古文《狼》的精准译文是什么?资讯攻略12-01
-
《陋室空堂,往昔笏板盈室》全文翻译资讯攻略01-27
-
潮汕话的正确翻译是什么?资讯攻略02-23
-
behappy的中文翻译意思是什么资讯攻略11-02
-
寒食诗孟云卿:译文详解与深度赏析资讯攻略11-04
-
赵佶《探春令》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是什么?资讯攻略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