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入秋是什么时候?
2021年的入秋时间,对于许多关注气候变化和季节更替的人来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入秋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以下是对2021年入秋时间的详细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视角。
一、入秋标准的界定
在讨论具体地区的入秋时间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入秋的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当年五日滑动平均气温序列连续5天小于22℃,则以其所对应的当年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小于22℃的日期作为秋季起始日。这一标准为我们界定入秋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2021年北京入秋时间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气候变化一直备受关注。2021年,北京的入秋时间比常年偏晚。具体来说,2021年北京气象观测代表站观象台站的入秋时间为9月17日,而常年(1981—2010年平均)入秋时间为9月9日。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9月中旬欧亚中高纬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强度偏弱,导致中旬气温比常年偏高,从而推迟了北京的入秋时间。
从气象数据来看,2021年自9月19日起,北京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开始小于22℃,并于9月23日达到连续5天小于22℃的条件。其所对应的气温序列中第一个小于22℃的日期为9月17日(当日平均气温为21.8℃)。由于这一日期并未比常年入秋日期偏早15天以上,因此无需进行二次判断。据此,可以确定2021年北京的入秋日期为9月17日。
三、其他地区入秋时间对比
除了北京之外,其他地区在2021年的入秋时间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苏州为例,苏州气象部门宣布,2021年苏城于10月12日入秋,而常年入秋时间为9月28日。这意味着2021年苏州的入秋时间也较常年偏晚。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入秋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在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内,中国的入秋时间从北向南逐渐推迟。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较早,因此入秋时间相对较早。而南方地区由于纬度较低,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较晚,入秋时间也相对较晚。这种地域性的差异使得中国的秋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四、入秋后的气候特点与影响
入秋后,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气候特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逐渐成熟并迎来丰收。另一方面,秋季也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容易出现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因此,在入秋后,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对于人体健康而言,入秋后也需要注意调整作息和饮食习惯。随着气温的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会逐渐减慢,因此需要适当增加衣物保暖并加强锻炼以提高免疫力。同时,在饮食方面也要多吃一些降秋燥、补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雪梨等以顺应季节变化。
五、立秋与入秋的区别与联系
在探讨入秋时间时,不得不提到立秋这一节气。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立秋并不等于入秋。立秋只是天文学上划分季节的一个节点,而入秋则是根据气温变化来界定的一个气象学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立秋后气温并不会立即下降,而是会保持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这是因为立秋时太阳辐射仍然较强,地面储存的热量还未完全释放。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太阳辐射的减弱以及冷空气的逐渐加强,气温才会逐渐降低并达到入秋的标准。
六、结语
综上所述,2021年的入秋时间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了解入秋的标准和具体地区的入秋时间以及入秋后的气候特点与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在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并适应不可避免的变化。这包括加强能源转型、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
2021年冬至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资讯攻略03-13
-
2021年开斋节的具体日期是什么时候?资讯攻略03-09
-
2021年立春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资讯攻略03-09
-
2021东京奥运会是什么时候举行?资讯攻略12-05
-
2021奥运会是何时开始的?资讯攻略11-27
-
2021年是什么年?资讯攻略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