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翡翠原石并识别其十种常见作假手法?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与十种作假手法的识别
翡翠原石的鉴别是珠宝玉石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爱好者和投资者来说,掌握正确的鉴别方法和识别作假手法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并详细剖析十种常见的作假手法及其识别技巧。
翡翠原石的鉴别方法
1. 光泽观察
经过强酸碱处理的翡翠原石,其结构会变得疏松,光泽变弱。在加入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原石表面可能出现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玻璃光泽的混合。因此,通过观察翡翠的光泽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经过人工处理。
2. 颜色鉴别
翡翠经过酸洗后,其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颜色定向性被破坏,显得不自然。B货翡翠的颜色分布通常没有层次感,绿色较为浮浅。在鉴定时,要特别注意翡翠颜色的分布和色调是否自然。
3. 结构分析
翡翠原石经过强酸强碱浸泡后,内部会产生连通式裂隙,这些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清晰可见。同时,表面可能出现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观察翡翠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征,是鉴别其真伪的重要手段。
4. 密度和折射率
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原石,其密度和折射率通常略低。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也可能偏低,因此这两个参数只能作为参考。通常,密度为3.00~3.43g/cm³,折射率为1.65左右的翡翠原石较为常见。
5. 荧光性检测
早期B货翡翠通常具有较强的紫外荧光,而近期处理的翡翠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通过荧光性检测,可以辅助判断翡翠是否经过人工处理。
6. 放大检查
放大检查是鉴定翡翠真伪的有效方法。通过表面观察和内部观察,可以发现翡翠表面的溶蚀凹坑、胶结物残留、气泡等人工处理痕迹,以及内部裂隙、杂质等天然特征。
7. 皮壳鉴别
皮壳是判断翡翠原石内部玉质好坏的重要标志。天然翡翠的皮壳通常具有特定的颜色和粒度变化,而人工做假的皮壳则可能显得质软、有胶性,且细晶粒排列不自然。用水清洗表面后,观察细小孔、缝、洞的颜色和粒度变化,是鉴别皮壳真伪的关键。
十种作假手法及其识别技巧
1. 假色
作假手法:用炝色、染色等方法将翡翠染成鲜艳翠绿色。
识别技巧:用滤色镜观察,炝色会显红色;用放大镜观察颜色分布,人工着色在细小裂绺中颜色深,其它部分很淡甚至无色。
2. 假心
作假手法:将高翠挖取出一部分,留下皮里的部分高翠,再注入铅等物质后密封。
识别技巧:测重量,过重或过轻可能是假心货;在外皮可疑处用刀子、链子划,寻找软性物或粘贴痕迹。
3. 假口
作假手法:在水头差的低档赌石上切小口,粘贴高翠薄片。
识别技巧:认真观察开口周边是否有粘合痕迹,检查缝隙形态和温差变化对其影响。
4. 假皮
作假手法:将废石、次料、假货等粘上高翠的皮壳,放在酸碱浸过的土壤里埋上,掩盖人工痕迹。
识别技巧:用水洗净后检查皮上每个点,对比颜色、颗粒等的变化,不放过细小孔、缝、洞。
5. 做假皮
作假手法:将翡翠风化层碎片磨成粉粒状,用胶粘贴在较低档的翡翠原石外表,再掩埋使其变成“真皮”。
识别技巧:质软、有胶性、细晶粒无自然排列表现的是做假皮的特征。
6. 真假混色
作假手法:在翡翠原石中混合真色和假色,以增加绿色的数量或加深色调。
识别技巧:仔细观察颜色分布和色调变化,寻找人工着色的痕迹。
7. 做假象
作假手法:通过涂墨、写字、贴胶布、抹泥、去皮不抛光或大件开小口等手段掩盖瑕疵。
识别技巧:仔细检查瑕疵处的掩盖手段,寻找涂黑、写字等痕迹。
8. 镶嵌贴片
作假手法:在无色的翡翠
- 上一篇: 14寸和15寸笔记本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 下一篇: 轻松学会!如何注册163邮箱的步骤
-
怎样一眼识别翡翠原石上的松花特征?资讯攻略11-28
-
如何精准鉴别翡翠原石?必备技巧大揭秘!资讯攻略12-03
-
如何精准鉴别翡翠原石的方法资讯攻略11-07
-
小白如何判断翡翠原石?四个最直接的方法是什么?资讯攻略11-07
-
如何辨别翡翠原石的真假?资讯攻略11-01
-
如何辨别翡翠原石的真伪?资讯攻略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