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王昌龄《出塞》中深藏的壮志与思乡情

王昌龄《出塞》中深藏的壮志与思乡情

2024-11-10 14:41:08

《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七言绝句,作为边塞诗的代表之一,它以平凡的语言唱出了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这首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深沉的爱重与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坚定信心。

王昌龄《出塞》中深藏的壮志与思乡情 1

全诗如下:

王昌龄《出塞》中深藏的壮志与思乡情 2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中深藏的壮志与思乡情 3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七个字,浓缩了千年的历史时段,凝练概括出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表明自古至今明月始终映照关城,而边疆战事一直没有停止。这样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自然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借用前代评诗惯用的词语来说,就是“发兴高远”,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袭自隋代卢思道《从军行》中的“塞外征人殊未还”,诗人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边疆烽火不断,国家始终面临着外敌的威胁,诗人以此展现了无数将士为了保卫国家,踏上漫长的征途,许多人一去不返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与担忧,担心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受到威胁。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在句式和意思上都本自初唐崔浞《大漠行》中的“但使将军能百战,不须天子筑长城”,不过王昌龄在使用的语汇上有所改变。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在这两句诗中,这种自信尤为显著,诗人相信只要有良将坐镇,边关便固若金汤,敌人无法越雷池一步。

同时,这两句诗也饱含了诗人对古代英雄人物飞将军李广的无限景仰之情,以及对现今将领的讽刺。李广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为“飞将军”。诗人以李广为例,寄托了对良将的深切期望,也讽刺了当时朝廷在用人上的不当,使得边关战事频仍,士卒伤亡惨重。这种讽刺和期望交织在一起,使得这两句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出塞》不仅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更是一曲深沉的爱国之歌。诗人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出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在这首诗中,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而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诗人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的明月依旧、边关如昔的景象,暗示了边疆战事自秦汉以来从未停歇,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作者通过这种古今不变的景象,感慨战争的漫长与残酷,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深刻思索。同时,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

而“万里长征人未还”则以更加具体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无数将士为了保卫国家而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写照,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希望朝廷能够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让人民过上安定生活。

此外,《出塞》的艺术魅力还体现在其语言凝炼明快、意境雄浑昂扬上。诗歌之美,往往就表现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说,就表现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确切最关键的地方。而王昌龄正是这样做的。他巧妙地运用了“秦”、“汉”、“明月”、“关”等常见词语,却创造出了不朽的艺术效果。这些词语在诗中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烽火连天的边塞战场之中。

总的来说,《出塞》不仅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更是一曲深沉的爱国之歌。它以雄浑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卒的牺牲精神,更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在王昌龄的笔下,边疆不再只是荒凉和孤寂的象征,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希望的地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卓越才华。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