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原文及译文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古人以他们的睿智和洞察力,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智慧结晶。其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经典言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的前行之路。它不仅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更深刻地反映了道德与力量的内在联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古老智慧的深处,探索其原文的韵味、翻译的精髓,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启示。
原文赏析:
《孟子·公孙丑上》中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段文字,孟子以生动的战例,阐述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人和”即道德人心的力量。在孟子看来,无论天时多么有利,地利多么险要,如果失去了人心,那么一切都将化为乌有。相反,如果能够得道,即遵循正义、仁爱之道,那么就会得到众人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无往不胜。
翻译解读: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段经典的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凭借险要的山河,威慑天下不能凭借锐利的武器。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通过这段翻译,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孟子思想的精髓。他强调,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外在的武器装备、地理优势或天气条件,而在于人心的向背。一个能够得到众人支持和帮助的君主或领袖,才能够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启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老智慧,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重视道德的力量。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物质利益,而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然而,正如孟子所言,道德才是人心的基石,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关键。一个缺乏道德支撑的团队或组织,即使拥有再强大的物质条件,也难以长久地维持和发展。
其次,它告诫我们要善于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得道者之所以能够得到众人的支持和帮助,是因为他们善于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他人的意愿。在现代社会中,这同样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只有当我们真正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再次,它启示我们要勇于担当责任,践行正义之道。得道者之所以能够得到众人的敬仰和追随,是因为他们勇于担当责任,践行正义之道。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应该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秉持正义之心,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它鼓励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得道者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因为他们深知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有价值的。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正是我们在面对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所需要的。只有当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时,才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古老智慧,不仅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和道德与力量的内在联系,更为我们提供了在现代社会中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的宝贵启示。让我们铭记这一智慧,以正义之心、仁爱之心去面对生活、面对世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 上一篇: 陈世美背叛秦香莲:千古悲情传说的真相揭秘
- 下一篇: 百度网盘如何解压压缩包
-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译文概览》资讯攻略02-03
-
《子路、曾皙、冉友、公西华待坐》原文及精准译文资讯攻略10-27
-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译文对照阅读资讯攻略12-05
-
春晓古诗之美:原文与译文赏析资讯攻略11-16
-
《杞人忧天》原文与译文对照版资讯攻略11-28
-
读书三到的译文精解资讯攻略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