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经典四句古诗精选
端午佳节,古韵悠长,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思绪的良辰。在这一传统节日里,无数诗词佳作如繁星点点,照亮了历史的长河。今日,便让我们一同探寻那些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端午节古诗,特别是那些仅以四句之短,便道尽节日风情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是唐代诗人李隆基《端午》一诗的前两句,简洁明了地描绘了端午节时节的特征:时近盛夏,白昼渐长,清风徐来,万物生长,一片生机勃勃之景。诗人以节候之变,寓含了对国家安宁、岁月静好的祈愿。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开篇即描绘了一幅端午沐浴的温馨画面。轻汗微湿,身着碧色薄纨,明日便是端午,人们将沐浴于芬芳的兰花水中,以求清洁身心,驱邪避疫。此句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习俗,更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明代边贡的《午日观竞渡》中,这两句诗深刻缅怀了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冤魂不散,其忠诚与悲壮成为永恒。而楚地的端午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至今仍被保留并传承,这是对屈原精神的最好纪念。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中,以艾草的赠予作为端午节的象征,既体现了节日的习俗,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艾草在古代被视为驱邪避疫的圣物,赠艾之举,既是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也是对健康平安的祈愿。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宋代贝琼的《已酉端午》以风雨交加、天色晦暗开篇,营造出一种沉郁悲壮的氛围。汨罗江畔,屈原投水之处,如今已无处寻觅其英灵,只能以诗寄情,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无尽哀思与敬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唐代元稹的《表夏十首》之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特色食品——粽子。彩线缠绕的碧绿箬竹叶,包裹着洁白如玉的糯米团,香气四溢,不仅令人垂涎欲滴,更承载着节日的喜悦与家人的温情。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唐代殷尧藩的《端午日》中,诗人表达了自己不拘泥于传统习俗,而是更看重在端午节这一天,能与亲朋好友共饮蒲酒,畅谈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此句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中,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端午节的习俗。粽子被包成两个发髻般的形状,艾草则被高高地束在帽子上,既体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喜庆,又透露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唐代卢肇的《竞渡诗》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身处异乡,却心系端午,特意到馆驿楼前观看龙舟竞渡的盛况。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也反映了端午节赛龙舟这一习俗的广泛影响力。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之一,以风雨交加的端午天气,隐喻屈原的冤屈与不幸。年年岁岁,端午时节总伴随着风雨,仿佛是大自然在为屈原诉说着昔日的冤屈,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切同情与怀念。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代张耒的《端午》诗中,以冰镇的小团粽子,外面裹着砂糖,还有透明的角黍与松子相配,描绘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端午美食图景。此句诗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透露出诗人对节日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唐代文秀的《端午》开篇即提出了端午节的起源问题,并明确指出,这一节日的万古流传,皆因纪念屈原而起。此句诗既是对屈原精神的颂扬,也是对端午节文化意义的深刻阐述。
这些四句古诗,或描绘节日风情,或缅怀历史先贤,或抒发个人情怀,皆以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展现了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之中,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 上一篇: 轻松掌握:如何在Word中快速删除脚注
- 下一篇: 揭秘:1盎司究竟对应多少毫升?
-
探索汉字之美:精选10首古诗词资讯攻略11-06
-
探索汉字魅力的趣味古诗精选资讯攻略11-07
-
揭秘《寻龙诀》经典台词:寻龙分金看缠山,后四句究竟是什么?资讯攻略10-26
-
哪些关于白露的四句诗让人印象深刻?资讯攻略11-17
-
《黄鹤楼》这首诗李白的全文内容是什么?资讯攻略12-02
-
春节和元宵节古诗词推荐,各五首有哪些?资讯攻略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