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黄鹤楼》这首诗李白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黄鹤楼》这首诗李白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2024-12-02 13:36:07

《黄鹤楼》诗词与李白

《黄鹤楼》这首诗李白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1

《黄鹤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尽管它并非李白的作品,而是唐代诗人崔颢的杰作,但李白与黄鹤楼之间亦有着不解之缘。通过探讨这首诗的内容以及李白与黄鹤楼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文化名胜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

《黄鹤楼》全诗如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此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以其吊古怀乡之情,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悠悠思绪。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只留下这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诗人不禁自问何处是家乡,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愁绪万千。

关于《黄鹤楼》的创作背景,有一个传说,崔颢游宦到湖北一带,登上黄鹤楼,俯瞰长江,远眺汉阳城和鹦鹉洲,心生感慨,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凭吊。

李白,这位被誉为“诗仙”的伟大诗人,也与黄鹤楼有着深厚的渊源。据说,李白曾登临黄鹤楼,读到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大为赞叹,甚至为之搁笔。有记载说,李白在登楼时,本想题诗留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这首诗后,觉得自己难以超越,便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一举动充分显示了李白对崔颢才华的认可和尊重,也体现了文人之间的谦逊和敬慕。

尽管李白没有为黄鹤楼题下传世之作,但他与黄鹤楼的缘分并未因此中断。事实上,李白还写过一首与黄鹤楼有关的送别诗,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写道: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的诗人送别画。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他们在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李白的诗歌风格豪迈奔放,意境奇妙,语言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常常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抒发豪迈的英雄气概和浪漫情怀。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他通过描绘烟花三月的景色和孤帆远去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离别的哀愁。这首诗以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备受后人推崇。

除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外,李白还创作过一些与黄鹤楼相关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这座文化名胜的仰慕和赞美。例如,他在《望黄鹤楼》中写道:“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这些诗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神奇魅力,展现了李白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敬仰。

黄鹤楼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胜,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地理位置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文人墨客前来凭吊和创作。从崔颢的《黄鹤楼》到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到其他历代文人的题咏和吟唱,黄鹤楼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和象征之一。

唐代诗人阎伯理也曾写过一篇《黄鹤楼记》,详细记载了黄鹤楼的由来、建筑特点和登临感受。文中提到:“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阎伯理在文中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特点,突出了这座名楼的雄伟高大和壮丽景观。同时,他还通过描述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这座文化名胜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黄鹤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它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一座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鹤楼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和壮志豪情。他们用笔墨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如今,黄鹤楼已经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和凭吊。在黄鹤楼上远眺长江美景和江城风光,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座文化名胜不仅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美好、追求梦想。

总之,《黄鹤楼》作为一首经典的古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李白与黄鹤楼之间的故事和渊源,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启示。通过深入了解和欣赏这些文化瑰宝,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