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第周:中国实验胚胎学奠基人,他的传奇人生与卓越贡献
童第周: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
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字蔚孙,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他是中国生物学界的一位杰出人物,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与贡献,其科学成就和精神品质至今仍被广大科学工作者铭记和敬仰。
童第周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清贫,靠兄辈抚养。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1918年,他入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习勤奋,成绩优良,后考入宁波效实中学三年级为插班生。1922年,童第周毕业于宁波效实中学,由于家庭原因,未能直接进入大学,而是回乡管家。一年后,他先后报考北京大学和南京东南大学,均未考上,后在上海复旦大学做特别旁听生,最终考入复旦大学哲学系。
1927年,童第周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心理学专业。毕业后,他在浙江省桐庐县任县建设科科长,同年由中央大学生物系主任蔡堡推荐,到南京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生物系任助教。这标志着童第周正式踏入教育与科学研究领域。
1930年,童第周乘火车从满洲里经前苏联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留学。在布鲁塞尔大学,他的留学生活十分清苦,但他却在生物学的天地里奋力拼搏。他的导师达克教授正在做青蛙卵子试验,需要剥离卵子外面的一层薄膜。在显微镜下,达克教授和助手们多次尝试都未能成功。而童第周在显微镜下,用钢针轻轻一刺,卵膜就顺利剥离,这让达克教授对他的生物学天分感到十分欣喜。1931年夏天,童第周随导师来到著名的科研中心法国海滨实验室,再次顺利完成海鞘卵子外膜剥离的任务,赢得了国际同行的钦佩。
然而,留学期间的童第周不仅专注于科学研究,还心系祖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开始对中国东北大举进攻,童第周出于热爱祖国和自觉抗日的热情,发动中国留学生,组成中国学生总会,并被推举为负责人。他带头到日本驻布鲁塞尔使馆进行抗议,受到比利时警方的威胁,最终被以扰乱社会治安为由判处两个星期的徒刑,缓期执行。
1934年,童第周获得布鲁塞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到英国剑桥大学作短期访问。年底,他不顾日本侵略军即将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危险,毅然放弃国外可以安心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回到中国,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从此,他开始了在中国本土的科研和教育生涯。
抗日战争爆发后,童第周随国立山东大学内迁到四川万县,后辗转到重庆,先后任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生物系教授和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他始终坚持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培养中国的生物科学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童第周任动物学系教授、系主任。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表现出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怀。1947年,国立山东大学学生掀起“反饥饿、反内战”的示威游行和签名运动,童第周第一个在抗议书上签了名。
1948年,童第周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他应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邀请,到美国耶鲁大学任客座研究员。然而,当他听到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消息后,于1949年3月毅然回到青岛,迎接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童第周积极参与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工作,并受聘兼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主任。1951年,他任山东大学副校长。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并任生物地学部副主任。
在科研方面,童第周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成果。他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通过研究文昌鱼的个体发育和分类地位,在对核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他领导的研究组首先解决了文昌鱼的饲养、产卵和人工授精等技术问题,为系统研究文昌鱼的胚胎发育奠定了基础。他还发现文昌鱼卵子具有调整能力,纠正了当时国际上传统的错误结论。
1963年,童第周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70、80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他通过核
- 上一篇: 3的平方根的数学表达式
- 下一篇: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调情高手?
-
我国古代被誉为“茶圣”的茶叶专家是谁?资讯攻略10-31
-
李四光预测中国60年内4次特大地震是真的吗?资讯攻略03-03
-
揭秘:吴承恩的传奇人生与创作历程资讯攻略11-03
-
李四光曾做出过哪些关于四大地震的预言?资讯攻略11-18
-
伽利略是谁?20字快速了解这位科学巨匠资讯攻略11-20
-
马致远:元代戏曲的璀璨明珠与人生旅者资讯攻略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