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攻略 > 清明节传统美食推荐

清明节传统美食推荐

2024-11-05 15:04:11

清明节吃什么

清明节传统美食推荐 1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不过,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不仅在时间上与春天步步相随,在习俗上也与春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明节的传统食物,与春天的时令食材息息相关。那么,清明时节大家都吃什么呢?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馓子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的习俗由来已久,暖菇包早已成了清明时节的一道特色小吃。刚蒸好的暖菇包,糯米融入暖菇草的青绿,看起来软糯可口,让人食欲大开。咬上一口,润而不腻,芳香扑鼻,让人爱不释口。

芥菜饭

清明时节,闽东各地无论城乡,大多有吃芥菜的食俗。据说每年二月二吃了用芥菜和大米混煮的“芥菜饭”可以终年不长疥疮。也有在三月三,煮芥菜饭祭祖祈福的习俗,其目的是让人们吃了,免得生“流火病”(即淋巴结核一类的地方病)。因此,芥菜饭不仅为防春病,也有祈愿身体健康的意思。芥菜是温州人清明节必吃的传统食物,据说吃了可以终年不长疥疮。旧时,老百姓生活艰苦,每到芥菜生长的季节,都会多采摘一些,然后将其洗净晾干,以备不时之需。芥菜除了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外,温州人还发明了芥菜饭,其做法是将芥菜切碎后,和糯米、香菇、肉末、虾米等一起炒,炒至糯米半熟时,再加水和配料,煮至米饭熟透即可。

菠菠粿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去汁后,则作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清明节前后,福州人扫墓祭祖时,喜欢将菠菠粿作为供品,馈赠给亲朋好友。

乌稔饭

关于

相关下载